上周華為發表不少人期待已久的Mate 10與Mate 10 Pro,預期這款有新設計與有所升級的大尺寸手機會很快上市,它有所謂的人工智慧(又稱作機器學習)吸引很多媒體的目光。
Mate10與Mate 10 Pro都有搭載華為與徠卡共同合作的雙鏡頭,元件跟Mate 9是同款,但光圈這次放大到 f/1.6,相機程式還有新的功能 - 運用Kirin 970晶片內的NPU做到14種場景的辨別,並且自動調整參數來產出更佳的相片,這個深度學習的演算法應該能改善混合數位變焦與可變光圈的拍攝畫質。
跟Mate 9比起來來,Mate 10的雙鏡頭配置一樣是1200萬彩色鏡頭+2000畫素黑白鏡頭,都有四種對焦科技輔助:雷射對焦、景深偵測、對比偵測、相位偵測。除了光圈不同,軟體演算的調校也讓Mate 9與Mate 10系列的拍照有所差異。
白天戶外的拍照
首先在戶外光源充足場景中,Mate 10 pro在高頻細節有較好表現 - 例如草地與樹葉的區域比較立體,但也因為如此讓它們看起來有點不自然而且有些微過度銳利化現象。
Mate 9拍攝
Mate 10 Pro拍攝
顔色的表現部份,Mate 9與Mate 10 Pro大致上接近,但對比就有明顯差異,Mate 9有較好的動態範圍,而Mate 10則由於對比太高,導致某些照片的動態範圍表現不理想。
Mate 9拍攝
Mate 10 Pro拍攝,動態範圍反而沒有上面的Mate 9好
Mate 9拍攝
Mate 10 Pro拍攝,嬴在細節保存的表現,但代價是銳利度稍嫌過度,已經有肉眼可以看出的不自然
Mate 10 Pro在建築物部份尤其可以捕捉較多的影像細節,但動態範圍表現較低意謂著在亮面區域與陰影區域的細節會遺失較多。希望這只是預覽版Mate 10 Pro的問題,正式上市時可以透過軟體調校來修正。
左側是Mate 10 Pro拍出,右側是Mate 9拍出,點圖可放大全尺寸觀看
黃昏時刻的拍攝
隨著一天的結束,太陽開始西落,此時再用這兩台手機拍攝黃昏時刻的照片表現。Mate 10 Pro保存的細節大致與Mate 9相同,但雜訊較少,而且動態範圍這次就與Mate 9相當了。
黃昏時刻光線條件下的Mate 9拍攝
黃昏時刻光線條件下的Mate 10 Pro拍攝,顏色更準確,但在黃色與橘色色調較保守
黃昏時刻光線條件下,Mate 9(左)與Mate 10 Pro(右)拍照比較,Mate 10在這種光線條件表現就明顯優於Mate 9了
低光源拍攝比較
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有較大光圈的鏡頭拍出的照片應該會有不同表現,Mate 9在此表現不差,而Mate 10鏡頭則因為有較大光圈的關係,允許系統能用更低的ISO拍攝,減少更多雜訊(註:ISO愈光對光的敏感度愈高,拍出的照片會較亮,但同時會較多雜訊),以及獲得更多細節。不過,Mate 10在低光源條件下,動態範圍還是不理想,頂多與Mate 9相當。
低光源光線條件下的Mate 9拍攝
低光源光線下的Mate 10 Pro拍攝
低光源環境Mate9(左)與Mate 10 Pro(右)拍攝表現
室內拍攝比較
跟上面低光源條件的拍攝一樣,Mate 10在室內光源環境的拍攝也是比Mate 9好一點點而已,Mate 10可以用更低的ISO進行拍攝,有較好的曝光,但是有時候銳利化演算會破壞了細節。動態範圍部份,Mate 9與Mate 10 Pro大致相同。
Mate 9的室內拍攝
Mate 10 Pro的室內拍攝
室內拍攝比較,左邊是Mate 9,右邊是Mate 10 Pro10
黑白照片拍攝比較
少了彩色濾鏡這層,Mate 9與Mate 10 Pro的黑白鏡頭可以用更低的ISO、更快的快門來拍攝白天或是低光源場景,讓黑白照片可以比彩色照片多更多的細節。Mate 10 Pro由於有更大光圈的優勢,理論上在低光源環境拍攝會有更佳的表現。可惜的是,Mate 10拍出的黑白照片在此並有比Mate 9,希望一樣是預覽版的關係,期待正式上市時可以有不同的表現。
1200萬畫素黑白照片,Mate 9(左),Mate 10(右)
人像模式拍攝比較
最後來看人像模式表現,這個模式又稱作可變光圈模式,在同樣的場景下,Mate 9有較強烈的前景深效果,可以把樹幹刻畫出較明顯的輪廓,Mate 10 Pro的散景效果就比較輕。
Mate 9(左),Mate 10 Pro(右),這裡以樹幹代替人物
第一印象
華為Mate 10的鏡頭明顯的比Mate 9有較大的光圈與低光源環境下的拍攝表現,它能比Mate 9補捉到更多細節,而且多虧新的機器智能學習演算,可以有較聰明的場景判斷能力。然而,Mate 10 Pro在色彩對比度與銳利度的演算力道過用力,導致畫質輸出受影像,期待華為正式推出時,相機軟體在這部份可以稍微減輕好讓它的拍照表現更勝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