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文章 Evaluation
手機
Moto Z 開箱評測
瀏覽人數: 27644

Update: 2016-12-28 17:38:18
標籤: Moto Z

自從聯想併購Moto後,這次在Moto Z盒子外觀首見Lenovo聯想的商標英文字,滑開盒子後看見手機本身外,在其下方則有說明手冊、SIM卡槽退片工具、15W Turbo充電器、3.5mm轉USB-C轉接線、以及一只耳機線材收納橡樛片。

  

由於這裡的充電器與線材是無法分開的,所以若你要將手機接上行動電源或電腦,會需要再找一條USB-C線或是USB-C轉microUSB線材才行。

 

附機有附一片「style shell」仿木質紋路背蓋,用來保護手機平放桌上時避免刮傷背部,Moto在國外有賣更多款式或顏色的「style shell」,售價大約20美元,有布織料或木質材質,如果是真皮材質的「style shell」則要到25美元。

 

 

硬體外觀與設計

手機外觀不是四四方方,當你第一眼看到Moto Z實機時,會對它的薄度感到驚訝,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它真的很薄,但就因為太薄了,拿在手上反而沒那麼符合人體工學,如果沒有套上隨機所附的「style shell」,其實把Moto Z拿在手上並不舒服。套上「style shell」後,背部鏡頭凸起的高度就沒有變得那麼凸出。
  

 

隨機附贈的「style shell」雖然是仿木質紋路,但它看起來精緻而且觸感很不錯,稍具弧度的背蓋往手機邊框延伸包覆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滑力。是否要使用這片「style shell」則看你的需求,如果想拿著裸機展現Moto Z獨特背部的科技感,那就不用套上它,但要小心當手機螢幕朝上放在桌面時,別刮傷了背部鏡頭外圈圓環或是鏡頭玻璃就是。
    

 

由於Moto Z會有Moto Mods套件選購讓它們透過金屬磁扣套上手機本體,所以這次Moto Z不把指紋辨識器作在手機背部,而是作在手機正面,並且將手機背部整個平整化,不像Nexus 6或Moto X那樣有具備弧度。

 

Moto Z右側偏上方有三顆實體按鈕,分別是音量鈕與電源鈕,這三顆按鍵位置很偏上方,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適應,電源鈕有橫紋刻痕方便觸摸辨別。這三顆按鈕按壓回饋力佳且穩固,按壓也不會吃力或太軟而誤壓到,仔細看音量鈕是有斜角切邊設計增加一些質感。

▲ 手機右側

 

手機背部頂端與底端的黑色橫蓋是天線隱藏的位置,包括NFC與藍牙的天線也都在此。

 

背部主鏡頭與雙LED補光燈位在相機圓型玻璃裡,主鏡頭與LED燈中間有「Droid」英文字代表是美國Verizon電信商綁約機款,但在台灣上市的Moto Z屆時不會有這個英文字,而且開機時畫面也不會出現Verizon電信商的名字。

 

背蓋用上大片的橫紋條狀是手機產品中少見的樣式,看起來有一番專業與正式的感覺,金屬的背蓋讓你拿著它不久很快就會沾染的指紋,背部這個像蝙蝠的Moto logo如果可以設計成不見顏色讓它看起來更顯示其實也不賴,但Moto Z要的營造的是一種低調沈穩的科技感,所以在logo就設計的比較內斂。

 

手機背部下方則有兩排共16個金屬磁扣小圓點,要用來與擴充套件Moto Mod連接使用。Moto Mod會在稍後介紹。

 

手機左側沒有任何按鍵或插槽。

 

頂端有降噪用麥克風與nanoSIM與mircoSD卡槽。

 

底部有USB-C埠,沒有3.5mm耳機孔,不過隨機有附一只USB-C轉3.5mm轉接頭讓你可以接上舊有耳機。

 

螢幕上方的聽筒同時具備喇叭(揚聲器)功能,它也是Moto Z唯一的喇叭;這款手機沒有立體聲雙喇叭設置,但有四組麥克風(一個在頂部,一個在底部,兩組在螢幕下方,四組麥克風可用作Moto Voice使用)。500萬畫素自拍鏡頭在聽筒左側,聽筒右側有LED補光燈,要注意的是,Moto Z並沒有LED提示燈,所有通知訊息都透過「Moto Play」這個功能顯示在螢幕上

 

補上Galaxy S7 edge與Moto Z放在一起比較,兩款都是5.5吋,但Moto Z比Galaxy S7 edge薄,長度與寬度也都比S7 edge大,但Moto Z的電池容量郤比S7 edge小。
    

作者:
1 2 3 4 5 6 7 8 9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比較清單
新聞列表 News List
評測列表 Appraisal List